媒體報道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福建日報】築牢人工智能視域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

發布日期:2024-05-23    作者:     來源:     點擊:

築牢人工智能視域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

倪 穎

從無障礙人機語言交互的ChatGPT到寥寥數語便能生成逼真流暢視頻的Sora,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進一步豐富了人們對世界的無限想象,也拓寬了網絡意識形態的外延。習近平總書記從“兩個大局”戰略高度,強調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最前沿,並高瞻遠矚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範疇,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遵循,築牢人工智能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是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也是推進建成網絡強國的必然需求。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走好意識形態安全網上群眾路線。

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之一,它體現了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要求,彰顯了新時代國家安全的根本立場。人工智能技術在人們信息獲取、生成及發布方麵毋庸置疑地提供了便利,數據過濾實現精準推送、虛擬現實提供個性化服務、智能推薦迎合受眾需求、自然語言處理推動信息高效生成與傳播等。然而,“福利”的背後潛藏“技術陷阱”,損害人民切身利益、威脅社會穩定。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同“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發展理念一脈相承,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發展,要以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能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麵發揮智能作用。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核心與基石,也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的最終目的,要以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為出發點,著力解決對智能時代人民群眾關心關注且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新挑戰,讓人民群眾無後顧之憂地享受智能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

同時,要深刻把握“群眾路線”這一中國共產黨根本工作路線,明確認識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凝聚群眾力量走好意識形態安全網上群眾路線,構築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屏障。通過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提升人民群眾的網絡智能素養,培養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和網絡安全意識,以主人翁的擔當意識來維護網絡意識形態良好環境。此外,要健全智能時代網絡意識形態監督機製,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之間的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合作體係,推動信息互通共享,倡導全社會民主參與,增進跨部門ld乐动体育训练 ,激發人民群眾在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過程中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發揮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引領作用。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信息領域日漸普及,應該看到,技術背後的算法和數據擁有引導網絡輿論走向的能力,直接影響受眾的政治判斷與價值取向。這種情況之下,要以技術賦能創新網絡信息的傳播內容和方式,提升人工智能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

一方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加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供給。要借助數據分析和挖掘、自然語言處理、虛擬現實技術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化、具象化,讓優秀文化“活起來”“傳下去”。在網絡平台空間營造尊崇文化、注重價值導向、向上向善的意識形態氛圍,唱響“主旋律”,搶占“主陣地”,讓人工智能成為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的“智能引擎”。另一方麵,構建智能傳播平台豐富主流意識形態的呈現形式。以智能技術提升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開發整合與分析推送,結合圖文視頻、AI播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設虛實交融的智能化信息傳播場景,增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以科技安全為支撐,增強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戰鬥效能。

在智能技術參與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過程中,唯有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把握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主導權,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科技支撐是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抓手。要加快對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提升人工智能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合理開發與應用,強化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引導“技術向善”來增強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戰鬥力,使人工智能發揮當代科學技術的領頭雁作用,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核心技術力量。同時,注重人工智能技術的市場化引導,通過稅收優惠、創新基金等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研發,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化。推進產學研合作,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平台,共同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加快技術轉化和市場化進程。再者,加強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人才,打造一批技術過硬、立場堅定的技術攻關鐵軍,為打贏人工智能時代的網絡意識形態鬥爭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以製度安全為保障,築牢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控屏障。

在人工智能賦能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的過程中,要強化製度安全,紮牢製度籠子,完善製度舉措,為網絡意識形態守住“正能量”。

一方麵,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視域下網絡意識形態法治保障體係。進一步完善智能技術運用與網絡安全的相關立法規劃,明確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人工智能的運用界限,細化網絡運行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理、責任追究等方麵的法律條例,實現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法可依”,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意識形態環境和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麵,完善網絡意識形態治理體係,走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堅持黨管意識形態責任製,各級黨委、黨組織要主動適應形勢發展,通過走訪調研、實地考察了解人工智能視域下網絡意識形態的工作特點、突出難點和潛在風險點,提升運用人工智能在流量監控、輿情走向、議題設置等方麵的能力,發揮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主體責任。要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參與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完善網絡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理機製,做到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預知、預警、預置,多措並舉築牢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控屏障。

[作者單位:LD乐动 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係2023年度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項目“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控研究”(項目編號:FJ2023XZB009)階段性成果]

原文鏈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5/21/content_36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