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傳播,需要全球華人的共同支持!無論你身處世界哪個角落,希望大家都能為中華文化和漢學的傳播發展、為年輕世代的培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0日,香港漢學發展慈善基金會主席李吳伊莉在會場振臂一呼,引得全場嘉賓齊聲喝彩。
這一幕,是港澳台僑校長論壇的生動縮影。活動當天,為了同一個目標——“賡續中華文脈 培育時代新人”,100多位來自閩港澳台以及海外大中小學的校長、專家學者相聚榕城,共敘辦學經驗,共話教育創新。
在世界文化多元存在、多樣發展的今天,“賡續中華文脈”成為現場的高頻熱詞。通過一幕幕精彩互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因此,築中華文化根基、展中華文明風采,既是時代需求,也是大勢所趨。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用中華文化中富含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理念引導青少年樹立家國情懷、培養文化認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賡續的關鍵所在。”香港《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說,該報自2021年起跟福建有關方麵合作,舉辦了多屆“閩港澳台僑社會責任推廣大使”評選活動,並通過征文、視頻、繪畫等比賽,鼓勵年輕一代多接觸、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履行社會責任,取得了良好效果。
厚植家國情懷,也是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關注的重點。“我們培養的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學生。德在中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求學生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滕錦光介紹,香港理工大學要求每個本科生必修一門中國曆史與文化方麵的科目,以此加深對中國曆史文化的認同,這也是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前提。
抱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台灣高校代表。台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認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能夠引起年輕一代的共鳴,當務之急是把課程跟年輕學子做一個很好的結合,譬如世新大學中文係和一些通識課都導入了AI方麵的教學,把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相結合進行活化運用,這樣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個國家的未來在青年,如何寫好培育時代新人的答卷,也是與會各方關注的焦點。
“要以課程教學為基點,通過開設傳統文化係列通識選修課、理論名師大講壇等,讓學生深入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文化熏染為重點,通過精心策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深刻踐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推廣傳播為亮點,借助海外孔子學院等具體鮮活的實踐載體,讓學生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福建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潘玉騰表示,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必須自覺擔負起文化育人的時代擔當。
“我們以林紓研究為基礎,開設了相關通識課程,編撰特色教材《林紓讀本》,探索出一條‘以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新路子。”福建理工大學校長童昕表示,該校還以校史人物研究、福建地方文獻整理為抓手,賡續中華文脈;以南島語族研究為著力點,開啟中華(福建)海洋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了海峽兩岸對於共同文脈的認知。
LD乐动
黨委書記賴海榕則認為,要把堅持“請進來”、推動“走出去”與做好“傳幫帶”貫通起來,一方麵通過“僑力量”引進先進辦學理念、優質教育資源、高端海外人才,吸引更多華裔新生代返鄉來華求學;另一方麵要在海外建設“中文工坊”“海絲學院”,推動華文教育模式創新,通過借僑發聲、沉浸式體驗等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原文鏈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12/23/content_33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