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羊肚菌大小正好!”早晨的山林,羅源縣鳳山鎮蘇區村的村民老鄭小心翼翼地采摘新鮮的羊肚菌。在高海拔區域生長的羊肚菌,經曆了首次低溫天氣的挑戰後,終於迎來了收獲。
位於大山深處的蘇區村,是我省唯一一個用“蘇區”命名的行政村。新中國成立前,蘇區村群眾全力支持革命鬥爭,是革命老區基點村。20世紀90年代,為支持水庫建設,蘇區村又舉村搬遷下山,成了庫區移民村。
下山後,蘇區村群眾離現代化生活更近了,卻與祖祖輩輩傳承的綠水青山更遠了,少了產業支撐點。近兩年,為了推動振興、促進增收,蘇區村群眾在下山20多年後,重新上山,依托綠意蔥蘢的萬畝山林,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為幫助群眾再上山,當地黨委政府積極拓寬山路,並挖掘紅色資源,推動“綠色特產+紅色文旅”融合發展,讓蘇區村穩步走好綠色振興路。如今,蘇區村已成為福建省鄉村振興典型示範村。
為革命和建設,
蘇區村兩度“作貢獻”
蘇區村原名山頭麵,位於海拔800米左右的崇山峻嶺中,地處羅源、連江兩縣交界地帶,由北漈、水尾、蘆後、埭下4個自然村組成。這裏山高林密,森林覆蓋率高達95%。
20世紀30年代,連羅地區革命形勢風起雲湧。依托山高路陡、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紅軍在山頭麵建立了遊擊根據地,開展連羅革命鬥爭。
當時,在山頭麵設立的牛埕兵工廠,為革命鬥爭的勝利提供了物資保障。當地群眾積極投身革命,共有11人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後,山頭麵改名蘇區村。
連綿的青山是革命的搖籃,也是蘇區村群眾的衣食來源。“過去,蘇區村群眾靠山吃山,也積極養山。”蘇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項國盛回憶說,1985年,村裏的老支書王朝美帶領村民封山育林,在山頭麵1萬多畝的土地上種植杉樹,給蘇區村積蓄了寶貴的綠色財富。
山頭麵的生態環境好,年均氣溫15℃,日照充足,平均相對濕度85%,適合菌菇生長。山上有種植上百年的茶樹,還有冬季開花的柃花,由於山中晝夜溫差較大,使得柃木的沁蜜成為珍品,養殖土蜂釀蜜是蘇區村的傳統產業。
就在蘇區村群眾背靠萬畝山林、謀劃致富之路時,又一次到了需要他們“作貢獻”的時候。1997年,為解決城區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羅源縣建設蘇區水庫。為支持水庫建設,蘇區村實行異地移民搬遷,村民們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下山開啟了新的生活。
下山後生活方便了,
增收卻遇到瓶頸
蘇區村新址位於羅源城區南部蓮花山腳下、104國道旁。從生活便利性來說,這次搬遷讓蘇區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蘇區村由於地理位置偏遠,隻有一條羊腸小道下山,村民到城裏需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可謂“上山氣喘,下山腿軟”。當時,蘇區村唯一一所小學位於水尾自然村,其他自然村的孩子去上學,要走三四十分鍾的路程。
“過去,我們村有三大困難:孩子上學難,男人娶妻難,病人就醫難。”70多歲的老支書王朝美回憶說,“最難的是缺醫少藥,遇到村民突發急症需要就醫時,隻能由幾名村民抬著下山。有好幾次還沒到城裏,病人就堅持不住了。”
下山後,生活方便了,可生計怎麼辦?搬遷時,經過蘇區村“兩委”積極爭取,縣裏和鎮裏有關部門為每戶村民提供了一輛人力三輪車,讓村民靠人力三輪載客謀生。此外,村裏還籌資50萬元買了附近的15畝荒地,讓村民嚐試種植水稻,可幾年下來收成都不理想。此後,將土地流轉到村集體,搭建簡易廠房出租,現在已經成為近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每年80%的租金收入分給村民。
近年來,隨著城市交通條件的巨大變化,蘇區村群眾無法再依靠蹬人力三輪車獲得滿意的收入。因為無田可種,有的村民在城裏打工,有的開起了店鋪,還有的做起了海鮮生意。不過,也有部分群眾因為上了年紀無法打工,又缺乏更好的謀生方式,在增收時遇到了瓶頸。
時隔20多年再上山,
到萬畝山林“掘金”
村集體收入單一、缺乏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熱潮中,蘇區村的產業短板顯現。如何拓展新的增長點?這是省派駐蘇區村第一書記宋濤一直思考的問題。
“舊村還有萬畝山林,如果就這樣荒廢,實在太可惜了。”腦海裏有這種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數。於是,在搬遷下山20多年後,蘇區村集體醞釀,邁出了“重新上山”的步伐,采取“支部領辦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林下經濟,將生態“好資源”轉化為“好錢景”。
去年以來,村集體嚐試投資林下種菌。沒想到首次種植就迎來了低溫天氣的挑戰,原定於2月初的收獲期到來時,羊肚菌卻個個都長得瘦小。為了保證羊肚菌的質量,蘇區村立馬請教專家,為羊肚菌鋪上了一層保溫的地膜,延長生長周期,終於長到了適合出菇的大小。
項國盛給記者算了一筆收益賬:“新鮮的羊肚菌120元一斤。30畝羊肚菌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十幾萬元。”
村民老鄭也給自己算了一筆收入賬:“種植羊肚菌按天結算工資,一天230元,忙活3個月收入不少。我年紀大了,打工幾乎沒有崗位。現在不僅能給村裏的產業幫上忙,還能賺錢。”
蜜蜂養殖是蘇區村的傳統產業,過去都是散養。如今,由村黨支部牽頭將所有養殖戶整合,縣林業局提供技術指導,並為500箱蜜蜂提供15萬元資金扶持。同時,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宋濤牽頭,依托LD乐动
包裝工程專業團隊精心設計土蜂蜜包裝,並采用鄉村電商主播等方式帶貨,讓傳統產業迎來新發展。
原文鏈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4/05/content_35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