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魯班工坊,南有海絲學院。”近年來,福建省依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業教育聯盟等平台,實施職教“走出去”戰略,目前已在全省職業院校建立15個“海絲學院”,實施“一帶一路”教育項目55個,打造培養服務“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的職教品牌。
從“借船出海”轉向“隨船出海”“帶船出海”,由優質資源“請進來”轉向主動“走出去”,福建職教正奮力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培養、輸送人才,服務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架起一座座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互聯互通的橋梁。
共建“海絲學院”,校企攜手“出海”
福建是著名的僑鄉,僑胞一直是福建謀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僑為橋,福建職業院校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中有著先天的優勢。”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王颺說。
福建晉江人林金電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注腳:他既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也是“海絲學院”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20世紀90年代,林金電隻身來到吉爾吉斯斯坦從事貿易工作,經過數十年奮鬥,如今他已是吉爾吉斯斯坦中亞福建總商會會長,牽頭聯絡當地100多家中資企業。
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林金電經營的企業發展勢頭迅猛,用工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他的企業與很多中資企業都麵臨著同樣的困難:員工本土化問題。
怎麼解決?一個偶然的機會,林金電與黎明職業大學建立了聯係,雙方一拍即合,而且合作越來越緊密。
在福建省教育廳指導支持下,成立於2019年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業教育聯盟,秘書處就設在黎明職業大學。通過這個平台,福建為職業教育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政策和資金等諸多方麵的支持,探索“中文+職業教育”的“海絲學院”建設發展模式。
今年2月,林金電牽頭在吉爾吉斯斯坦申請設立“海絲學院”,商會和黎明職業大學各選派1人擔任院長。一方麵,黎明職業大學根據商會需求編教材、派教師,赴海外培訓員工;另一方麵,商會組織當地學校教師和企業骨幹來中國學習中文和技術。
很快,林金電就嚐到了共建“海絲學院”的甜頭。
“當地人跟中國人一起工作,學技術也學中文,在當地很受歡迎。”林金電說,不少中資企業找到他,希望委托“海絲學院”培訓員工。
目前,黎明職業大學已在海外設立9個“海絲學院”。“學校積極探索混合所有製,推動商會在所在國注冊‘海絲學院’,建立‘政、僑、企、校、校’合作機製。”該校校長王鋒介紹。
像黎明職業大學這樣積極“出海”的學校,在福建還有很多。
服務國企“出海”,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亮出了船政、交通兩塊“金字招牌”。該校與福州中洋船務有限公司合作,獲巴拿馬船旗國培訓授權證書,成立了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巴拿馬海事培訓中心,已累計培訓國際船員近千人。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聚焦海外華文教育發展,與柬埔寨福建總商會、閩柬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在金邊設立“中柬華文師資培訓中心”,出版海外華文師資培訓教材,累計舉辦13期海外華文師資研修班,培訓700名海外華文教師。
王颺介紹,福建將研究製定《“海絲學院”建設規程和認定標準》,建設培育若幹所高質量“海絲學院”,研發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教材,共同打造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標準,助力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此外,福建教育雜誌社聯合10多所高職院校發起成立了福建省教育學會教育教材建設委員會,著力推動共編共用職業教育教材,服務職業教育高質量“出海”。
拓展海外“朋友圈”,提升留學吸引力
2021年,福建省教育廳在製定出台《福建省“十四五”教育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6年)》時,專門把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計劃列為重點項目,積極推動全省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高質量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福建高校共招收外籍學生5779人,主要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等國家;福建6所高職院校在8個國家設立12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福建省教育廳職成處處長林素川說:“這些基地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海絲學院’的設立與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下半年,高職院校“海絲學院”建設“提擋加速”。在11月召開的“海絲學院”國際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論壇上,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和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老撾凱文學院等單位分別舉行了泰國“海絲學院”、老撾“海絲學院”簽約儀式。
頻繁飛往東南亞國家,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國際學院院長何振鵬儼然成了“空中飛人”。在馬來西亞,該校與4所華文學校簽署共建“海絲學院”協議,把人才培養“服務端口”前移至中學,讓馬來西亞華裔了解真實、立體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
何振鵬介紹,為更好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2017年起,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對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報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等5個專業,實行3年學費全免政策。目前,已有92名馬來西亞學生獲免學費。
來自馬來西亞的劉文正,現就讀泉州輕工職業學院2021級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如今已是一名跨境電商“銷售達人”。他立足於福建晉江鞋都優勢,在跨境電商平台上麵向馬來西亞直播銷售品牌運動鞋,平均每天能售賣100多雙,平均日銷售額超過3萬元。
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劉文正獲得了福建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談及個人未來規劃,劉文正說:“希望未來能加入‘海絲文化’交流圈,做大中馬跨境電商發展交流圈,成為中馬兩國友好交流的使者。”
共建“一帶一路”,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也是“排頭兵”。2018年,該校便與曼穀職業教育中心、泰國因他猜商業學院等合作發起共建“中泰國際學院”,在泰國高校設立“海外分校”。該校“倉儲管理事務”等課程已獲得曼穀職業教育中心認證,並在泰國職業院校推廣應用。
黎明職業大學與雅加達華文教育協調機構合作舉辦“黎明海絲學院(印尼)”,成為覆蓋東南亞五國、輻射“一帶一路”的海外辦學平台。
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總會長葉子棟說:“中國經濟、科技等方麵發展迅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物流等領域處於領先水平,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學子新的理想留學國家。”
人才培養受認可,學子遠道上門來
疫情期間,年逾七旬的泉州雙喜科技學校董事長楊培峰來到福建省教育廳,表示有一批越南籍學生想來校留學,希望“盡快讓他們來泉州學習”。
雙喜學校是一所非營利的全日製中等職業學校,由泉州雙喜製衣有限公司於2007年投入7000萬元獨資創辦。這樣一所中職學校為何能吸引如此多外國留學生前來就讀?
越南留學生裴氏芳草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在越南河內紡織工業大學本科畢業後,她出人意料地選擇到雙喜學校讀中專。才一個多月時間,裴氏芳草已經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
“我來泉州主要想學好中文和技術。”裴氏芳草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都在服裝廠工作,她的同學從雙喜學校畢業後回到越南,因為既懂技術又懂中文,在當地中資企業很搶手,“我弟弟明年高中畢業,我準備帶他來泉州讀書。”
在雙喜學校,像裴氏芳草這樣擁有本科學曆的留學生並非個案。“他們學成歸國後,很快就能走上企業管理崗位,工資收入大幅增加。”楊培峰介紹,僅今年秋季,就有32名越南學生來雙喜學校就讀。
“在國外辦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本土化,可以節省很多成本,因此,不少當地中資企業希望我們學校幫助培養培訓人才。”楊培峰說。
目前,泉州雙喜科技學校與河內紡織工業大學等13所越南院校聯合辦學,與緬甸金光學院等8所院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使“海絲學院”建設更加多元化。僅越南、老撾、緬甸就有45家中資企業選送優秀員工到該校短期培訓,還與孟加拉、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的服裝行業協會簽訂10項合作協議。
泉州雙喜科技學校在“中文+技術”人才培養上取得的成績並非個案。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與新加坡莆田餐飲集團緊密合作,采取校企雙向培訓培養的方式,實現該餐飲集團人才的本土化、國際化。
LD乐动
主動對接服務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與園區企業共建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聯合研發中心、打造中印尼產業合作研究中心(智庫),組織開展“語言+技能”培訓,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中文+技術”的印尼員工。
原文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25/content_63352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