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學校主站 | 首頁 | 研究院簡介 | 學術委員會 | 下設機構 | 科研立項 | 文獻信息 | 聯係我們 

  當前位置:文章正文  

 

東渡閩僧的雪中煮茶詩
2024-05-15 18:15  

東渡閩僧的雪中煮茶詩

□陳輝 文/圖

 

隱元書《雪中煮茶詩》

福建是中國重要的茶區,植茶、製茶、飲茶的曆史悠久。泉州南安豐州蓮花峰上有東晉孝武帝題刻的“蓮花茶襟”的碑石,這是福建最早與茶有關的文字記載。

明清之際,在中日茶文化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以隱元隆琦為代表的閩僧。當時中日民間貿易興盛,應旅居日本的華人邀請,福建高僧持續東渡。他們在江戶幕府的支持下創立黃檗宗。黃檗宗的寺廟成為在日本傳播中國明清文化的重要窗口。閩僧們帶來了家鄉的茶文化,推動了日本製茶技術、飲茶方法的變革,逐漸發展成為士農工商皆能參與的煎茶道。隱元隆琦被尊為日本煎茶道的祖師。

僧人與茶有著特殊的緣分,茶具有提神、解乏的功能,有助於禪修。飲茶時注重平心靜氣地品味,而僧侶參禪時也需靜心息慮的體會,形成禪茶一味的文化現象。唐、宋以後飲茶的習慣在寺廟裏逐漸風行。隨著明代茶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十分重視泡茶的水源和飲茶的環境,在這方麵黃檗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隱元禪師曾先後兩次擔任福清黃檗山萬福禪寺的住持,對飲茶十分癡迷。當時萬福寺的僧人在黃檗山內開辟大片的茶園,並建有加工茶葉的茶房。據《永曆黃檗山寺誌》記載,山中的般若泉“勺而烹,清香甘美,試茗尤嘉”。至於飲茶的場所,萬福寺的右側有條小溪,“陰映如蓋,清涼如鏡,旁有石壁堪題。外石楯石桌十餘,禪衲適興,烹茗傳韻於此”。隱元禪師與山內的僧人經常圍坐在小溪邊的石桌上,飲茗賦詩,從者和之,別有一番雅趣。

茶也成為隱元禪師教化僧俗的利器,他有《詠隱元隆琦像茶》詩傳世:“醒迷須雀舌,試茗貴龍泉。個個開心眼,趙州話始圓。”飲茶可以提神醒腦,而趙州茶是禪修的象征。

東渡日本後,閩僧帶去明清時期福建的製茶技術和飲茶方法。日本詩人鬆井汶村的《雲華園銘》中寫道:“檗山禪師來朝後,製唐茶之鍋煎。世號隱元茶。”葉茶在明代成為主流,隱元等僧人將明清時期福建的炒青茶技術帶到日本,用鐵鍋炒製新鮮茶葉,保持其原有的味道和天然成分,揉搓幹燥後製成的茶在日本被稱為隱元茶。

與隱元茶一起傳入日本的還有飲茶方法——葉茶泡飲法,以及在衝泡葉茶飲用的基礎上形成的閩南工夫茶習俗。而當時日本流行的飲茶方法仍是中國宋代傳入的末茶點飲法。閩僧傳入的製茶技術和飲茶方法對江戶時期日本的茶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閩僧更重要的貢獻是將明清時期的文人茶風傳播到日本。他們的詩文集中收錄了不少茶詩,其中雪中煮茶詩的唱和更是將福建茶文化中的文人意趣表現得淋漓盡致。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京都一帶大雪紛飛。已經退隱至鬆隱堂的隱元禪師,與黃檗山內的法子法孫們雅聚一堂,煮雪品茗。當天共有隱元在內的9名中國僧人和2名日本僧人潑墨揮毫,詩文唱和,他們的茶詩以書卷形式流傳下來。9名中國僧人分別是隱元隆琦、木庵性瑫、大眉性善、南源性派、獨吼性獅、高泉性潡、柏岩性節、悅山道宗、惟一道實。這9名中國僧人全部來自福建,說明當時閩僧在茶詩創作中的活力。

雪中煮茶,顧名思義就是把雪煮沸用於煎茶。雪水,古人譽為“天泉”。用雪烹茶十分講究,須收集花瓣之上的雪,或者是未落地之雪。雪凝天地靈氣,茶汲日月精華,雪與茶結合,清新脫俗。同時,雪與茶也是文人高尚氣節的寫照。雪冰清玉潔,代表獨善其身的節操;茶清淡幽香,頗有君子風範。煮雪烹茶,為曆代文人所推崇。唐代詩人白居易《晚起》詩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詞人辛棄疾《六幺令》詞中的“細寫茶經煮香雪”,都是描寫用雪水煮茶。煮雪烹茶,體現了文人對自然的親近,頗有自在閑趣的意境。

當日的雅集,隱元禪師(1592—1673年)先吟詠《雪中煮茶五首》。其中一首寫道:“無事閑烹白雪茶,單傳一味待通家。天翁特賜清貧士,竟日翩翩散玉花。”這是一首七言四句的詩偈,意思是禪師清閑地煮著白雪茶,等待能夠領悟禪義的弟子。白雪是天神賜予清貧之士的禮物,終日像瓊花一樣漫天飛舞。禪僧們用天神賜予的雪花煮茶,清雅之至,體現了茶禪一味的真髓。

茶席中處於第二位的是隱元的法子木庵性瑫。木庵性瑫(1611—1684年),福建泉州府晉江人,俗姓吳。隱元禪師退隱後,木庵繼任京都萬福寺第二代住持。《黃檗木庵禪師語錄》以《雪中煮茶次韻》為題,錄有一首詩:“木女急烹蟹眼茶,清香聊獻法王家。忻忻同慶千山雪,大有年登雨瑞花。”煮茶時小的泡沫被稱為蟹眼,大的泡沫被稱為魚眼。歲末臘月這一天,僧人們以瑞雪煮茶,雅聚品嚐。木庵禪師的詩歌表達了他們愉悅的心情。

第三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子大眉性善。大眉性善(1611—1673年),福建泉州府晉江人,俗姓許。大眉性善以《雪中煮茶次韻》為題賦詩兩首,其中第一首寫道:“銀盤盛雪鼎烹茶,滿座相逢盡作家。何似靈山會未散,隻談般若不拈花。”滿座都是優秀的禪者,喝著白雪煮茶,體會禪茶一味的意境。

第四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子南源性派。南源性派(1632—1692年),福建福州府福清人,俗姓林。南源性派擅詩作,深得隱元推崇。在《南源禪師芝林集》中有題為《雪中煮茶次韻二首》,節錄其中一首:“晏坐鬆關品雪茶,山翁富敵五侯家。冷看遍界平鋪玉,較勝諸天散雨花。”

第五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子獨吼性獅。獨吼性獅(1624—1688年),福建福州府人,俗姓朱。在獨吼性獅的語錄《五雲集》中以《雪中煮茶韻》為題,僅錄有一首:“閑敲雪髓煮春茶,雲水團團會一家。群玉林中彈妙曲,任他天女散天花。”

第六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孫高泉性潡。高泉性潡(1633—1695年),福建福州府福清人,俗姓林。《佛國高泉禪師詩偈輯要》有題為《雪中烹茶恭和老和尚韻》的三首詩。其中一首寫道:“東海濃煎作趙茶,風流須讓法王家。一甌聊濕虛空口,笑看琪林吐玉華。”

第七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孫柏岩性節。柏岩性節(1624—1673年),福建漳州府漳浦人,乃儒學大師黃道周之侄孫。《柏嚴禪師聽月集》卷四以《恭次老和尚雪中煮茗》為題,收錄一首詩:“虛空爛煮趙州茶,托出須還老作家。一滴才沾千日醉,不知天女散天花。”

第八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孫悅山道宗。悅山道宗(1629—1709年),福建省泉州府晉江人,俗姓孫。悅山道宗以《雪中煮茶》為題著有一首詩:“石鼎閑來煮雪茶,清香透徹富山家。鳳麟滴滴圍枕座,笑看天上獻玉花。”

第九位依韻和詩的是隱元的法孫惟一道實。惟一道實(1620—1692年),福建福州府侯官人,俗姓鄭。《雪中煮茶詩書卷》收錄其用明代隸書體書寫的《奉次雪中烹茶韻》詩一首:“雪裏敲水自煮茶,清閑獨讓道人家。更逢好客談玄話,放出青蓮舌上花。”

閩僧的茶詩既傳承了福建茶文化中的文人精神,又融入寺院禪茶的意境,是明清時期福建文化遺產中的一大瑰寶,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探討。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曆史學院)

(圖文來源:《福建日報》2023年11月14日第11版:理論周刊·讀書)

 

關閉窗口

Copyright © 2010 - 2018 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郵編:350300